田径训练方法种类

田径训练方法种类
卡瓦略资讯 > 体育新闻 > 户外田径

田径训练方法种类

田径运动包括走、跑、跳跃、投掷等基本运动形式,本文根据田径运动的特点,重点探讨一下在田径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速度训练、力量训练、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

一、速度训练

速度素质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动作的数量。在田径运动中,速度是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比赛路程所具备的能力。因此,它是田径运动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田径比赛成绩。

1. 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反应速度是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在田径运动中,反应速度主要体现在运动员在起跑时的反应速度和起跑后对命令的执行能力。

(1)起跑技术练习:运动员可采取蹲踞式起跑技术进行练习,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起跑技术。

(2)利用各种信号刺激:运动员听到信号刺激做出快速起跑练习,可采用突然发出信号,让运动员迅速起跑;或利用短促的口令练习起跑;或利用模拟比赛的方法练习起跑。

2. 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单个动作的速度。在田径运动中,动作速度主要体现在运动员在完成跳跃、投掷等动作时快速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

(1)利用外部助力控制练习动作速度:如在短跑时借助顺风、下坡等助力进行训练;在跳远时,可利用顺风进行助跑起跳训练;在投掷时,可利用器材的惯性等完成技术动作。

(2)变化练习的强度和数量:如快速高抬腿跑、快速折返跑、变速跑等,这些方法的练习可有效地提高动作速度。

3. 位移速度的训练方法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或完成的位移。在田径运动中,位移速度主要体现在运动员在短跑、跳跃、投掷等项目中所具备的快速通过或完成位移的能力。

(1)段落间歇训练法:在短距离训练中,采用不同段落重复训练的方法进行训练。如短跑运动员可先进行60米的加速跑,然后进行60米的放松跑,如此反复进行。每一段落的距离和次数可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而定。

(2)超负荷训练法:在短距离训练中,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逐渐增加训练负荷的方法进行训练。如短跑运动员可逐渐增加每次训练的距离和次数,以提高其位移速度。

二、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在田径运动中,力量素质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力量素质可分为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力量训练方法。

1. 相对力量训练方法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在特定体重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最大力量能力。在田径运动中,相对力量对于各种运动项目的成绩都非常重要。因此,提高相对力量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是必要的。

(1)大强度法:此方法主要是通过大重量的负荷来进行训练,使运动员的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增加其相对力量。根据负荷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由重量训练和固定重量训练两种方式。自由重量训练是指利用哑铃、杠铃等自由重量器材进行训练;固定重量训练是指利用器械等固定重量器材进行训练。

(2)极限次数法:此方法主要是通过重复练习来增加肌肉的耐力水平,从而使相对力量得到提高。通常采用的负荷为极限负重的60%~70%,每组重复次数为10~12次。每次练习3~4组,组间休息时间为3~5分钟。